“十二五”期间,江淮汽车顺应市场变化,积极转变经营理念,不断完善整合产业布局,各项业务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此间,江淮发动机紧跟整车发展步伐,在助推排放达标升级和产业结构转型方面,支撑作用显著,品类不仅遍地开花,销量更是势如破竹。江淮汽车核心动力的研制工作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屏心静气搞正向研发
对中国品牌车企来说,发动机的技术革新从来没有什么成功个案,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年4月,江淮汽车动力品牌GreenJet在北京国际汽车展览会上正式发布。该品牌不仅融入了极具前瞻性的未来创想,更汇集了江淮汽车现阶段的所有动力研发与创新成就,并逐渐在江淮全系整车产品中搭载应用。
对于这个整车核心动力的产业来说,转型升级中科技植入的突围显得尤为重要。借着自主研发累出硕果的“东风”,“十二五”以来,江淮汽车避开了很多中国品牌车企在发动机研发上的“拿来主义”和“逆向开发”思路,摒弃了“变相学习国外技术”的老路。对标竞品车型,屏心静气地搞实验,在实践中得出发动机的各种性能参数信息,为核心技术研发的纵深推进提供养分,逐渐掌握了“缸内直喷”等核心技术的自主知识产权。
“在年的时候,我们交出了11款新品,其中就有像1.5TGDI这样的新平台产品。”江汽股份公司副总工程师、技术中心副主任靳素华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说。
从年1.5TGDI项目正式开工,至年5月,1.5TGDI项目完成设备联动前的全部准备工作,实现缸体精加工线首次联动,9台缸体成功下线,到如今已累产下线破万台。3年的时间,从研发到成为发动机平台成熟产品,公司核心动力总成的自主研发制造实力毋庸置疑。
“国内领先、世界先进是江淮发动机的品牌定位。”江汽发动机公司副总经理王云生介绍说,为达到这一目标,江淮发动机正从研发能力、生产设备、制造水平等全方位地朝着世界先进水平迈进。
自年成立发动机项目起,江淮汽车已逐步建立并完善了汽油、柴油、乙醇三种材料、六大平台发动机的研制,为公司旗下各产品谱系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加强劲动力。在此基础上,江淮汽车1.5TGDI、1.5L等4款发动机相继荣获“中国心”年度十佳发动机荣誉称号。在国内唯一的车用发动机评选舞台上,展现了中国品牌车企在核心动力总成方面的研究实力。
把好“快车道”方向盘
近两年来,随着瑞风S3、瑞风S2“双子星”持续领跑小型SUV市场,其核心动力总成4GB发动机产能再创新高,日产屡破千台大关。对比年4GB发动机8小时下线台的记录,可谓跨阶而上。
发展的背后,是终端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作为4GB发动机的主战场,发动机公司汽油机三厂通过狠抓“生产异常管理”,大力推行“省人省力自动化”项目,逐一分解、突破生产瓶颈,通过工艺优化改造、工装夹具整改、辅检夹具的全面运用等方式,各生产车间不断优化作业流程,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对外强化外购件交付进行质量管控,对内狠抓自制件加工标准,这种时刻紧盯“现场、现时、现物”的“三现精神”成为了4GB人转变作业模式、提效率、保品质的“砥柱磐石”。
为确保每年的客户满意度达到目标要求,发动机公司加大对终端市场的调研和服务力度。“十二五”期间,发动机市场服务人员由39人增加到54人,先后开展了“星级服务站”和“区域服务标杆店”建设工作,市场服务的响应时间、修复效率均在指标范围以内,并建立了发动机的服务品牌,引发终端用户一致好评。
年,4GB平台发动机全年累产突破26万台,超额32.38%。这是“十二五”末,江淮发动机交出的一份满意答卷。
回望这五年,让人惊讶的不仅仅是公司产能由45万台提升到80万台的“量”的积累,更有如涡轮增压、高压共轨、缸内直喷、双VVT技术和双离合变速器等当今世界前沿的动力总成技术,在江淮发动机上产业链上都能看到并有序推进,并且部分产品已不同程度地进入量产阶段,公司核心动力的研制工作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
全面推进“品质革命”
年,一支由30人组成的1.5TGDI发动机研发团队正式成立。其中,大部分成员还只是刚出校门的大学生,研发工作一度陷入困境。后来,随着资深技术人员的不断加入和团队成员在实践中不断成长,1.5TGDI的研发规模逐渐扩大到了多人,研发工作也变得更加顺溜。这是江淮发动机研发团队的成长缩影。
在TS体系运行几年后,从年开始,发动机公司引入并推进了六西格玛管理,这给江淮发动机注入了新的力量。“我们有好的生产线,好的装备,能把好产品做出来,这是硬件。六西格玛是系统的管理,可以让管理过程能力受控,找到抓手。举六西格玛利器,无论我们以后做什么产品,都不会有太大的问题。”王云生介绍说,六西格玛可以成为江淮汽车理念、体系标准、工具方法“三层次”的管理理念落地生根的抓手。6年来,发动机公司共培养出93名六西格玛“带级”人员。其中,黑带27人、绿带66人,开展项目个、财务收益万余元,有效支撑公司关键经营绩效指标的实现。
同时,以点对点培养人才为目的,面向全员的发动机公司“百人成才”项目全面启动。“十二五”期间,发动机公司培养了40多个黑带,建立了3个黑带大师工作室,承担了发动机公司一半以上的质量攻关项目。“百人成才”项目亦为发动机公司培养了名关键岗位后备人才,涉及检验员、AUDIT评审员、发动机调试工、维修工、客服代表、对刀工等,为实现公司“”战略目标打下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在去年中国发动机趋势研讨会上,业内专家一致认为,“江淮发动机培养人才的能力是出了名的”。
“这个团队就像海绵,吸收外来能量非常快,并且成长迅速”、“一直全力以赴,不断追求进步,在跟外界合作时,凡是能做的,一定坚持自己做,积累数据”。与会专家给出了高度评价。而在很多企业,培养团队、建研发体系和出产品这三件事是不同阶段做的,但在江淮汽车,一直是在同步进行。
江淮发动机事业的“十二五”,不仅是企业砥砺奋进的剪影,亦是中国品牌核心技术铿锵前行的缩影。面对新常态催发无数产业转型升级的“十三五”,如何提升自主车企的核心竞争力,加速核心技术的突破,推进“品质革命”,是江淮发动机未来的关键突破口。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