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合肥日报」
(上接1版)数据表明,~年,合肥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保持9.5%的中高速增长,稳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年,重压之下,规上工业增加值仍然同比增长8.3%,工业对GDP贡献率达44.5%,为GDP过万亿提供强劲支撑。今年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9.5%,位居长三角城市第2、省会城市第2、GDP相近城市第1位。
家电“四大件”产量连续十余年全国领先,冰箱、洗衣机占据国内1/4规模,智能化、高端化产品占比持续提升;汽车及零部件产业跻身“千亿产业”,加速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转型;光伏产业构建“产业+应用”链条,装机规模居全国省会城市之首……
一组组亮眼数据,表明了合肥发力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决心。
“这五年,全市的产业能级更高,标志性产业链取得新突破。”市经信局综合规划处负责人介绍,“芯屏汽合”“集终生智”成为产业新地标,全市现已拥有家电、智能语音、新型显示、新能源汽车等4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3个产业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智能语音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我市一以贯之抓产业,持之以恒强战新,战新产业已成为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和主要抓手。”市统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五年来,全市规上战新工业产值增速年均增长13.9%,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由30.8%提升至55.5%,今年上半年比重达57.4%,创历史新高。截至今年6月末,全市共有规上战新工业企业户,是五年前的1.5倍。
“创新链”与“产业链”畅通融合
在合锻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越来越多的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正从车间走向市场。公司董事长严建文紧盯着工业大数据平台,对生产线的信息了然于胸。这家主持制订6项国家标准、27项行业标准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今年上半年完成产值4.98亿元,同比增长34.07%。
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有高质量的制造业来支撑。对于制造业来说,创新就是牵动发展的“牛鼻子”。
近年来,合肥依托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等载体建设,坚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一大批新型协同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机构总数超家,全市制造业研发机构数、研发投入额、研发人员数等占全市总量的70%……
研发创新汇聚新动力,催生了资本市场的“合肥旋风”。
今年6月28日,工大高科鸣锣科创板,标志着国内工业铁路信号控制与智能调度第一股的诞生;7月26日随着容知日新上市,合肥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已增至12家,位列全国省会城市第二。
科创板的亮眼成绩,透露出的是合肥制造业的强劲实力。近年来,京东方、维信诺、江淮大众、蔚来中国总部、欧菲光等重大标志性项目相继落地,为全市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坚持按照“领军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条-产业集群”的发展思路,合肥以龙头企业的引进培育和重大项目的加快建设,推进产业不断延链、补链、强链,加速产业集聚。
更为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