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公益 https://disease.39.net/bjzkbdfyy/171027/5796518.html
公元年,隋炀帝征发百万民工,修造通济渠,同年又改造邗沟。年,又征发河北民工百万开凿永济渠。年沟通长江河。至此,开凿隋唐大运河的工程基本完成。这条大运河历修好之后的六百多年内成为唐宋帝国的大动脉,它肩负着南粮北运、军资调配、商旅往来的重任,同时也是沟通南北、东西文化交融的桥梁。隋唐大运河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那么,如何考察这条动脉与唐宋帝国的关系呢?著名的中国经济史研究专家、历史学家、教育家全汉昇通过大量的史实记载和多角度的解析,最终编著成《唐宋帝国与运河》一书,为我们揭开唐宋时期国家发展与大运河的关系。
全汉昇先生治学60余年,著作颇丰,有专著9部、论文篇、书评10篇、杂著5部;于史料广征博引,于分析细针密线,时间跨度上自魏晋以迄抗战前夕,见解独特,成就非凡,深受学界同道推崇。哈佛大学已故杨联升教授曾题诗:妙年唐宋追中古,壮岁明清迈等伦。经济史坛推祭酒,雄才硕学两超群。其代表作《唐宋帝国与运河》则被学界誉为“千古不刊之作”。
众所周知,隋唐大运河是隋炀帝为了到江都玩乐方便而开通的,大运河竣工后,隋炀帝更是三下江南,花费巨大,劳民伤财。然而,或许连隋炀帝自己也想不到的是,这条运河虽在他手中开通,却让后世——唐、宋时期的百姓受益。在唐、宋的极盛时期,这条运河的船只络绎不绝,而这里也是漕运的主要河流。这一切,在全汉昇先生看来,并非是偶然发生的,而是客观形势的要求下产生出来的。原因在于:
当日的军事政治重心,虽然因为国防和地理的关系,仍旧像秦汉那样留在北方,可是,由于汉末以后弱方生产事业破坏,南方经济资源的开发,经济重心却已迁移到南方去了。
由于经济重心已由北方迁往南方,那么,如何将南方的经济重心和北方的军事政治中心连系在一起,以便国家机构能够运用灵活呢?那就需要有一条能沟通南北的运河,因此,隋代开凿的运河便顺应时代的发展而出现的产物。
我们来看看唐宋帝国与运河的时间线:自高宗以后的东都开始,到玄宗时的鼎盛时期,至中衰、中兴到大唐帝国的崩溃,及至五代十国的混乱,再到北宋政权的建立、崩溃以及宋金的对立,在这过程中,运河像一条身体的大动脉,它的畅通与滞塞影响着国运的兴隆和衰替。
一、运河畅通,则国运兴旺
运河通,则国家兴盛,这不是一句空话,我们便以唐朝为例来印证一下。
自唐高宗时期,不但政府组织变得庞大,官员亦是猛增,而且这个时期兵制也发生了变化,由太宗时期的府兵制变成了募兵制。募兵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军队的给养改为了由国家负担,因此导致政府经费开支激增,特别是到了玄宗时期之后,作为首都的长安以及关中地区已没有足够丰富的物资去支撑这笔开支,此时,南方的物资调往北方就显得十分紧迫,甚至高宗以后的政府因长安物资供给困难而常常迁往洛阳办公。
然而,自开元二十四年玄宗自洛阳返回长安后便不再东迁。为何会发生这样激烈的变化?原因在于关中的物资一改过去的窘困贫乏而变得丰裕起来,一方面是当时关中地区粮食丰收,使得长安的物资供应得以缓解,更重要的一方面却是与运河的使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治理运河的功臣当属于唐玄宗、裴耀卿和韦坚。
当时,唐玄宗不想再奔波于长安和洛阳两地,为了改变这种困境,擢升了裴耀卿为宰相,令其改善长安和江淮间的运输问题。裴耀卿便对漕运进行了改革——实行分段运输的办法。之后,玄宗又提拔韦坚为水陆运使,韦坚在渭水之南开凿一条与渭水平行的漕渠,将江淮的粮食用船便可运往长安。
这样一来,江淮地区的物资便不再需要用牛车运送,用船便可直达长安,省时省力,运输成本大大降低。这样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关中的财富大大增加了。进一步来看,就是军事政治重心的关中已与经济重心的江淮直接连系在一起,而不必再通过洛阳中转,政治重心和经济重心的紧密结合使得大唐帝国凝结成一个坚固的整体,将大唐的国力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
到了北宋时期,因运河的合理利用使得北宋能够在国际斗争中占有一席之位。
二、运河阻塞,则国运衰微
唐中后时期,藩镇势力割据,漕运遭到严重破坏,运河对于南北的连系由密切变为松懈,不再发挥其连系南北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唐末运河不能把军事政治重心与经济重心连系在一起,从而使得大唐帝国的本身力量从内部逐步被瓦解,最终走向崩溃。
无有独偶,宋朝的没落亦重蹈唐朝覆辙。北宋未期,由于运河没能得到合理的利用:如转般法改为直达法、花石纲的阻扰、汴京被围、运河上游溃决等等原因,使得北宋未能借运河将江淮地区的物资运送到北方接济西北等地区的国防需求,致使北宋在军事上节节败退,最后陷入灭亡的命运。
由此种种,让我们有理由相信,运河的通航不但与唐宋的民生紧紧相连,更与军事力量直接接钩。
总结:
全汉昇先生的《唐宋帝国与运河》运用了大量的史实资料,论述了唐、宋两个朝代的经济、政治与运河的关系,让我们领略到唐宋帝国的鼎盛和辉煌,亦让我们看到了王朝衰败时的落魄。而这条隋唐大运河,更像一条联通南北的大动脉,关系着唐宋帝国的势运:运河畅通,国家凝聚力强,则国运兴旺;运河阻塞,国家离心力强,则国运衰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