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发,使得大众汽车在中国拥有了品牌、市场以及产品的众多优势。定位于未来的电动车,仍然需要先发之势。
◎《汽车人》记者吴毓
江淮与大众,虽然尚未形成事实“婚姻”,但二者合作的消息仍像一块石头投进午后的池塘,掀起一圈一圈的涟漪,惊走巡回觅食的鲤鱼。未来,这桩“婚姻”还有成为原子弹的潜力。现在不知道的是,它会击中谁的柔软心脏、打扰谁的美妙梦乡。
大众牵手江淮的可能性很多,但大众汽车绝不会为了中国总理的一句推荐而莽撞投资,不会因为生产经济型车而盲目建厂,更不会是为了区域市场而轻易突破产业政策的限制。
大众汽车首先是一家企业,要按照市场的原则决策,更要遵照市场的逻辑行事。
合作,不为生产“廉价”货有媒体称,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兼CEO海兹曼博士教授曾表示,江淮的平台、大众的技术,可合作生产廉价电动车。但我相信,海兹曼教授绝不会以“廉价”去定义未来的产品。“廉价”二字,听来颇有些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
今天的汽车消费市场已经不同于年,消费认知、消费期待在升级,对产品品质、客户体验的需求也在提高。5万元以下的产品,即使是自主品牌也会感到嫌弃——既不能为经销店带来利润,也不能成为用户升级的台阶;由于人工成本与用户期待的双向提升,成交价5万元的汽车产品,甚至已经成为负利润的贡献者。
对于大众品牌而言,北有捷达、南有桑塔纳,终端市场的成交价接近5万元,其定位已经是入门产品。何必花费心力、投入巨资,进入已经不被看好甚至是没有利润、没有明天的市场?
电动车产品,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承载了汽车厂商对于互联化、数字化、自动化以及零排放的期待,是先进生产力的集成——无论哪一项进步均需依靠高额的研发投入、巨大的社会投入支撑;无论互联与数字、自动与绿色,无论哪一项的商业化,都意味着生产工艺、人力培训、零部件供应甚至售后服务的变革,怎么可用“廉价”去定义?
北美、中欧、中国、中东……无论哪个市场,Cheaper,都不是褒义词,都无人希望以之去定代表义未来的产品。
选宅,九省通衢物流便利在中国市场,大众汽车并不缺少产能。
目前,大众汽车在华的生产基地密布,总产能超过万辆。上汽大众在上海安亭、江苏南京、江苏仪征、浙江宁波、湖南长沙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建有生产基地;一汽-大众则有东北、华南、西南基地正常运行,另有华北、华东基地正在建设。
大众牵手江淮,并没有形成深入中国腹地的态势。从南京出发,沿G42高速向东,行驶公里就到江淮的总部所在地——合肥,距离并不算远。从长沙出发,走G4高速向南,距离江淮新能源基地——武汉,也不过公里的距离。虽然江苏南京、湖南长沙均有上汽大众的基地,以两三百公里的“迁徙”,去覆盖新的区域市场,显然不能成为合作的理由。
在合肥建厂,虽然可以利用华东的零部件供给,但地理位置仍然尴尬——既非华中腹地,也缺少出口物流体系。相比之下,上汽-大众的长沙工厂、一汽-大众的西南基地(成都)都更具地理位置的优势。
相比之下,江淮选择武汉建设新能源基地,更显长远战略。九省通衢的武汉地处长江中游,有覆盖大半中国的高铁网络可用,还有滚装船打开出口渠道;此外,东风集团在此建立的零部件供应体系,也均可为新厂所用。
先机,胜兵先胜而后求战如果一定要为合作找到一个理由,最有可能的是,先机。
大众汽车与中国的缘分始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年10月,中德双方在人民大会堂签字合营,上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时为上海大众)成立,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第一家生产轿车的中外合资企业。7年后,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在吉林长春成立。
占领先机,使大众汽车获得了用户,也赢得了口碑。上世纪九十年代,率先进入中国市场的大众汽车收获颇丰。热销的“桑捷富”,大众汽车独占其二;以季风为名的帕萨特首开中级车宜商宜家的定位先河;以“驾驶者之车”命名的宝来轿车深入人心,此后又有途观、迈腾、高尔夫、大众CC先后上市,奠定了大众汽车长操控、高性能、优品质的美名。
不仅如此,抢先进入中国市场的大众汽车,是最早将德国制造传递给中国消费者的平台。四只圆灯闪亮的Polo、造型方方正正的捷达、后排空间宽敞的途安、设计永远经典的高尔夫……它们以精致的工艺、可靠的品质,陪伴在万用户的身边,见证了万用户的奋斗、艰辛、欢笑和泪水,成为他们信赖的伙伴、知心的朋友。
先发,使得大众汽车在中国拥有了品牌、市场以及产品的众多优势。定位于未来的电动车,仍然需要先发之势。(《汽车人》记者/吴毓)本文系《汽车人》独家原创稿件,版权为《汽车人》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说明出处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敬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