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品牌巡礼江淮只此向上一条路

企业画像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53年岁月峥嵘,历经3次“创业”。

第一次,他一穷二白,咬紧牙关,

千方百计找出路,

最终打造出安徽省出产的第一辆汽车。

第二次,他化危为机,殊死一搏,

竟以50元一公斤的价格,买下一堆受冷落的图纸,

硬是用榔头敲出了发展基石

(中国首个客车专用底盘)。

这期间,每一次困难当头,他都硬挺了过来,

守住了名字中的“汽车”二字。

这之后,他竟摸爬滚打,

发展成什么都干的综合型汽车集团。

第三次,他审视自我,调整战略,

想要做大做强商用车,做精做优乘用车,

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

有人说,他没有特色,不大却“全”,中规中矩。

但其实,这就是他的特色。

至于为什么,问市场、问历史。

过去,当其他国企争先合资之时,

他面对苛刻条款,放弃他人伸来的橄榄枝;

现在,纵有两国总理做媒,

他依旧不忘初心,认定合资的意义在于合作。

无论何时,自强精神,永记心头。

他,就是江淮汽车。

  镜头前的安进,没有西装革履,而是一身“江淮红”。这是在我报此轮中国品牌巡礼系列报道中,第一位身着工装就疾步赶来接受我们采访的企业老总。记者留意到,他的胸前还别着党徽。

“我们是新时代的红军,肩负着新时代的使命;我们不畏艰难,勇于挑战;我们要成为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11年前,当江淮汽车万人齐颂《新红军誓词》的时候,安进是领读者。

彼时,历经几代人艰苦创业而“活”下来的江淮汽车,意识到未来竞争的激烈与残酷,希望借力“新红军精神”,实现转型与跨越式发展,实现誓词中那句“JAC事业永恒”。

此时,掌舵5年之余的安进,已带领江淮汽车走到另一个战略关口。自主品牌过往的竞争法则已经刷新,不进则退。是关键年。

  “创新发展迈上中高端,开放合作走向国际化。”开春之时,江淮汽车每一栋办公楼门前都贴上了这幅对联,直至8月初我们造访这里时,依旧弥新醒目。对联的横批,则是安进屡屡提及的“品牌向上”。这四个字,简单直接,却几乎是当下所有自主车企的案头课。作为一名以长跑见长的“选手”,江淮汽车正以一种“新红军”不惧“向上”难,历经“风霜”只等闲的气势,为接下来的淘汰赛做准备。

多元,是特色,要沉得住气

  

面对外界的负面声音,江淮汽车总经理项兴初表达了些许委屈:“外界看待江淮汽车不能只看乘用车,只看SUV,好像它下降就代表江淮不行。这恐怕不全面,也不公平。”

自强,是性格,能汇聚动力

  

开放,是战略,将成就未来

有一种现象值得注意。在上述国际市场,江淮汽车的竞争对手,往往并不是中国品牌,而是跨国品牌。项兴初告诉记者,在不少巴西消费者眼中,江淮汽车的产品与雪铁龙、菲亚特相比,毫不逊色。优质优价,成为江淮在海外市场的特色。

“比起卖了多少辆车,我更关心卖多少钱、卖到什么地方去了。”安进希望,有朝一日江淮的车能够进入世界经济第二梯队以上的市场,这也是一种“品牌向上”。“品牌影响力的提升不必拘泥于某一阶段、某一区域,可以把眼光放开一点,有一个更大的时空观。”他说。

事实上,总理的评价也早已为此事定调——“创新发展是江淮汽车真正的动力,产品质量是江淮汽车开拓市场的基础和名片,开放合作将成就江淮汽车未来更大更好的前景。”

  就在我们此次采访前的7月31日,全球知名经济杂志《财富》(中文版)发布了年中国强排行榜。其中,江淮汽车位列位,较去年上升5位,居汽车行业第8位。

  品牌向上难,可就算再难,这条路江淮也走定了。

----中国汽车报

赞赏

长按







































白癫风病的图片
北京最好的白癜风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huaia.com/jhrf/15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