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外音书绝,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这首诗名为《渡汉江》,“近乡”两句写出了久别之后重返家乡的矛盾忐忑,流传甚广。关于这首诗的作者有两种观点,大部分人觉得是宋之问的作品,也有人认为是李频的作品。有学者考证,唐神龙年间,宋之问被贬岭南。之后他偷偷逃回洛阳,经过汉江的时候,写下了《渡汉江》。故此,在很多诗集中,这首诗都被归入宋之问名下。
汉江,又称汉水,是长江的支流,源于陕西,最后汇入长江。在古代,汉江和长江、淮河、黄河并称为“江淮河汉”。宋之问从岭南返回洛阳,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当他渡过汉江,意味着再也没有大山阻隔,可以顺利到家了。
宋之问说,“我被流放岭南,与家人失去联络,就连书信往来也没有了。”提到宋之问贬官的原因,有点儿难以启齿。他攀附武则天的宠臣张易之和张昌宗,他给“二张”写文赋进行赞美,受到“二张”的庇护。
神龙元年,爆发宫廷政变,“二张”被诛,唐中宗掌权。就这样,宋之问作为“二张”的党羽,被撵到南方。唐代的岭南尚未开化,生活十分艰苦。宋之问在那里过了一个冬天,就再也忍受不了。他胆子很大,竟然偷摸逃跑,他的目的地是洛阳。
知道了这段历史,就明白宋之问为什么会“情更怯”。他作为一个从流放地逃跑回来的人,当然是越接近故乡心里越胆怯。他甚至不敢询问,家乡的近况如何。由于,宋之问给自己的行为找了一个合适的理由,后人慢慢忘记了他曾经依附“二张”。
人们读到这首诗时候,会被宋之问的思乡情打动,会心疼他忐忑不安的状态。他从心理活动入手,写出了特定情况下的真实感受。描写思乡之情,重回家乡的诗作很多,唯有宋之问描写的心情,让人格外难忘。一首好诗,首先要有真情,其次要有新意,第三要有逻辑内容上的自洽。这首《渡汉江》兼具了三个特点,别看宋之问人品备受争议,写诗还是挺厉害的。
宋之问回到洛阳之后,依然想走捷径,他继续攀附关系。表面上看,他从岭南逃跑的事儿没人追究。实际上,他的投机行为给他引来杀身之祸。几年之后,李隆基登基,由于他和多位宗室贵族交往密切,被赐死在流放之地。
拓展阅读
隐居不仕,寄情山水,张志和《渔父》
一声长叹,流露无限感伤,刘长卿《听弹琴》
借酒消愁,原因令人好奇,元结《石鱼湖上醉歌》
珍惜和平,热爱和平,张乔《书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