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江淮请您来红色滁州葆初心,E心向党

昆明儿童白癜风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769963.html
年2月,中共凤城临时小组成立,这是皖东地区建立最早的党组织。年5月,中共滁县独立支部成立,属中共南京地委领导。到年底,皖东地区已有中共党员20余人。滁州是革命老区,滁州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滁州是中国现代革命史和社会主义建设史的一个缩影,中共百年党史上的每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几乎都在滁州留下深深的印迹。“百年辉煌E心向党”滁州市网络文化季主题宣传活动启动岁月峥嵘,初心如磐。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4月8日至9日,由市委宣传部、市委网信办、市文明办共同主办,滁州市互联网发展协会承办的“百年辉煌E心向党”滁州市网络文化季主题宣传活动火红举办。“百年辉煌E心向党”滁州市网络文化季主题宣传活动启动本次网络文化季主题宣传活动分为“党旗飘扬,高歌颂党”“铭记党史,以史为鉴”“百年循迹,同心向党”三大篇章,国内多家媒体以及滁州本地网络红人代表组成的采风团以“红色印记行”为主题,实地走访了定远县藕塘烈士陵园、凤阳县小岗村、天长市龙岗抗大八分校、皖东烈士陵园等地,走进历史深处,走进思想高地,深入体验滁州红色文化,感受党的光辉历程,庆祝建党周年。定远藕塘烈士陵园:名垂千古,浩气长存!巍巍丰碑,烽火江淮。在定远县藕塘镇塔山村的藕塘烈士陵园内,一座刻着“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坐落于此。陵园现为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全国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全省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这里展示着各类珍贵革命历史文物近千余件。抖音直播瞻仰藕塘烈士陵园4月8日上午,采风团来此参观。讲解员介绍道,年初,新四军第四支队挺进皖东藕塘地区,创建了以藕塘为中心的皖东抗日游击根据地。在中国革命的历程中,藕塘有其重要的一笔。年,遵照党中央关于开辟敌后战场的指示,新四军四支队抵达定远藕塘镇,开辟了以藕塘为中心的津浦路西抗日根据地,藕塘成为根据地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同年,刘少奇率中原局机关坐镇藕塘,直接指挥皖东乃至华中地区军民,广泛开展抗日反顽斗争,藕塘一度成为华中地区政治、军事的指挥中心。向藕塘烈士陵园革命烈士默哀陵园中的革命纪念馆正厅屏风上,写着“名垂千古,浩气长存”八个大字,三个展室分别陈展有刘少奇、张云逸、郑位三、罗炳辉、谭震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战斗过的历史足迹。展室后面一个放满鲜花的玻璃盒里,端放着三册精装的米黄色《革命烈士英灵录》,里面记载着名烈士的英名,其中团以上干部17人,连级以上干部多人,中共党员有多人,佼佼者有林英坚、余海青、陈世新、陈康琪等。为了扩大和丰富展出内容,陵园又增设了新时期英烈及模范人物的遗物展台。在藕塘烈士陵园重温入党誓词“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参加主题宣传活动的媒体党员们举起右手向党旗庄严宣誓。宣誓完毕后,全体人员缓步环绕纪念碑,深情瞻仰,再次表达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和追思。多家媒体和网红打卡采风藕塘烈士陵园凤阳小岗村:听党话跟党走,敢为天下先!“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牢刹头也干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4月8日下午,采访团来到一行来到凤阳县小岗村,走进大包干纪念馆,四名讲解员用诗歌朗诵的形式讲“活”了大包干。讲解员用诗歌形式讲“活”大包干年一个寒冬腊月的晚上,凤阳县小岗村18个庄稼汉,聚集到村头那间破旧的茅屋里,签下了“大包干”的生死契约。从此,势如破竹的农村改革率先在皖东起步、率先在安徽突破,并以磅薄之势推向全国,形成不可阻挡的滚滚洪流。“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过去提到小岗,一直说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然而,从小岗40多年发展历程来看,“大包干”精神只是小岗精神的一部分,小岗在“大包干”之后不断推进和深化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改变小岗面貌,强化党组织建设和引领作用,锻造了与时俱进的小岗精神,实现了从“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到“敢于创造、敢于担当、敢于奋斗”的升华。参观沈浩事迹陈列馆“你是一粒种子,深深地埋进这片多情的土地;你是一面旗帜,高高的飘扬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你把人民捧在心里,人民就把你举过头顶;站起来你是一尊雕像,倒下去你是一座丰碑,沈浩同志你的精神长存!”小岗村是一块神奇的土地,短短40多年时间,先后孕育诞生了享誉全国的“大包干”精神和沈浩精神。网红打卡沈浩先进事迹陈列馆年2月,安徽省财政厅沈浩受省委选派到小岗村担任第一书记。年11月6日,沈浩同志因长期积劳成疾,倒在了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他在小岗村六年的时间里一心一意为小岗谋发展,为村民谋利益,使小岗村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以一心为民、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奉献精神,赢得了小岗村民的衷心爱戴。“大包干”精神和沈浩精神这两座不朽丰碑、两种时代精神,共同汇聚成为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多家媒体和网红打卡采风大包干纪念馆在小岗,采访团先后参观了北大荒集团小岗现代化农业示范园、大包干纪念馆、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和“当年农家”。图文直播打卡小岗“当年农家”所到之处,媒体记者和网红们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听党话、跟党走,敢为天下先。”天长龙岗抗大八分校:人民军队将才的“摇篮”!红色元素在龙岗随处可见,鲜红的军旗、生动的墙绘、激昂的标语……无不令人精神一振。4月9日上午,采访团来到这里参观。抗战时期,龙岗成为了人民军队将才的“摇篮”。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八分校旧址就座落在这里,分校旧址分布于古民居群中,与古民居交相辉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陈毅、粟裕、郑位三、罗炳辉等曾在这里生活战斗过,他们的光辉事迹使这里成为独具魅力的革命遗址游览胜地。龙岗抗大八分校纪念馆,天长广播电视台播音主持人和小学生朗诵《红色天长》抗大八分校纪念馆新建于年,为了与龙岗古民居风格相协调,纪念馆建筑格局采用清代四合院样式。馆内共分五个单元展厅,通过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和文物展示,生动再现了抗大八分校的光辉办学历程。凤凰安徽图文直播采风龙岗抗大八分校遗迹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是中国共产党创办的培养军事政治干部的最高学府,是国防大学的前身。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共中央、中央军委于年决定在全国设立14所抗大分校,位于天长市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八分校即是其中之一。它于年5月以新四军二师“江北军政干部学校”淮南大队为基础创办,直至年8月抗战胜利结束,共举办4期,为党和国家培养了多名德才兼备的干部。新四军副军长张云逸、新四军二师师长罗炳辉先后兼任八分校校长。多家媒体和网红打卡采风龙岗革命遗址八分校在龙岗办学期间,正是敌后斗争十分艰苦之时,学校领导在当地政府和群众的支持下,克服种种困难,使学校工作得以正常开展。没有教室,他们将镇上的几座古庙设为课堂;没有宿舍,他们让学员散住在老乡家里,没有笔,他们修根竹签或鹅毛管子做笔;没有纸,他们在泥地上或香烟盒上练习;教材不足,他们想方设法自己编写、油印;粮食不足,他们自己耕种,生产自给……大家都怀着抗日救国的理想,在这里认真工作,一边勤奋学习,一边苦练杀敌本领。抗大学员离开八分校后,便奔赴抗日前线,担负起了民族解放的重任,为夺取抗战胜利建立了卓越功勋。新中国成立后,很多抗大学员还成为党、国家和军队的栋梁之才。历史证明,他们不愧是抗日的先锋,是八分校的骄傲,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抗大八分校旧址群,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留给天长人民的一份宝贵财富。来安皖东烈士陵园:青山埋忠骨,精神育后人!在来安县半塔镇政府旁,矗立着气势雄伟、风景秀丽的皖东烈士陵园。采风团步入陵园4月9日下午,采风团步入陵园,题着“半塔保卫战旧址”几个金光大字的石碑赫然引入眼帘。拾级而上,革命烈士纪念塔就矗立在塔山之峰。纪念塔高十米,塔顶屹立着一座新四军战士的雕像,他身背斗笠、大刀,持枪远视、威武雄壮,凝望着这片曾经誓死守卫的土地。皖东烈士陵园,半塔镇文化站长王祖道打起快板客串讲解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晥东抗日根据地的政治、军事中心。年3月21日至4月9日,在刘少奇、张云逸等领导下,新四军第五支队以皖东半塔为中心,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反顽作战。这次战役出奇制胜,创造了在遭敌优势兵力围攻下固守待援、打守备战的经验。陈毅曾高度评价半塔保卫战:“在华中,先有半塔,后有郭村;有了半塔,才有黄桥。”历时20天的半塔保卫战,新四军共歼灭顽军有生力量余人,顽政权均告瓦解。半塔保卫战的胜利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由于守住了半塔,争取了时间,保证了津浦路西对桂顽作战的胜利,实现了中共中央中原局和新四军江北指挥部集中主力先反击桂顽、后反击韩顽的战略意图,粉碎了桂、韩两顽东西夹击消灭江北新四军的图谋。半塔保卫战创造了新四军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和固守待援的范例,并为创建皖东抗日根据地创造了条件。多家媒体和网红打卡采风皖东烈士陵园“青山埋忠骨,精神育后人”,为纪念在半塔保卫战与抗日战争中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年3月,由罗炳辉亲自负责在半塔集西北一华里的头道光山上建造一座革命烈士纪念塔。塔的正面刻陈毅题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雄浑遒劲大字。塔的正前方有张云逸于年5月1日撰写的《半塔烈士纪念碑记》。年开始续建半塔烈士纪念塔,并以纪念塔为中心,依山而筑,建造了一座气势雄伟,风景秀丽的烈士陵园。年11月8日,滁州市来安半塔烈士陵园更名为皖东烈士陵园,并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更名后的皖东烈士陵园,包括半塔保卫战旧址、皖东革命纪念馆、刘少奇纪念馆、新四军二师纪念馆和碑林等景点,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烈士陵园和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有数以万计的群众前来瞻仰,成为教育后人、激人奋进的阵地。打卡半塔保卫战旧址一百年来,滁州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筚路蓝缕,艰苦奋斗,践行初心,开拓进取,为中国革命和新中国成立付出了巨大牺牲,也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新征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红色印记深深烙刻在皖东大地上。本次网络文化季主题宣传通过精美图文直播和线下体验相结合的形式,凤凰网安徽一路图文直播,滁州网红一路短视频直播,推出了主流红色爆款产品,情怀满满,留下了许多振奋人心的瞬间。抖音直播采访北大荒集团小岗现代农业示范园结束这一次红色行程,网红“滁州零妹妹”感慨,参与革命的同志年龄大多与我们相仿,他们将为人民群众谋幸福作为奋斗初心,内心坚定,无所畏惧。新中国正是由这样一群有信仰的人铸就的。网红“小皖探滁州”说,最好的缅怀是不忘初心,继续奋斗。作者:钟成玉、杨兰主办:滁州市文化和旅游局运维:滁州学院蔚然新媒体中心编辑:谢申娇,初审:王勇,审稿:刘永江联系:chzu

qq.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huaia.com/jhsh/79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