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淮换标看长期主义价值,归零心态,新能

过去的几年间,新势力的搅局可以说是带动了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并提前完成了年目标,然而从各方动作来看,毫无疑问,年既是传统车企反击的高光时刻,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也将迎来下半场的鏖战。

然而就造车来讲,相比某些“资本派”的昙花一现,江淮汽车作为传统车企的代表所奉行的则是“长期主义”,不仅有着近60年的造车积淀,而且江汽集团作为国内最早开启电动汽车产业化研发的车企,至今已有17年的产业技术积累以及百亿公里的市场实践。

虽然,江汽集团4月12日在合肥举办的活动,主题为“以智能领导智能”,其内容是江汽集团乘用车新标揭幕暨全新品牌战略发布会。但是,众所周知,“新标、新战略、新平台、新产品”,背后是一整套严密的体系,熟悉江淮的朋友也大体知晓,仅过去十年间,江淮就进行了多次换标,但是结合“新四化”转型,如果看到中国车市在短短20多年间就走过了西方上百年的路,可能对此会有更加理性的认知。

客观上来讲,迎接“新四化”的挑战,品牌LOGO的扁平化、符号化是大势所趋,以便适应时代发展需求和竞争环境需要,然而对于大多数汽车主机厂而言,瘦身的同时,更要健体。“互联网+”行动计划,本质上是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传统主机厂所要面对的营销模式变革更是意味着组织架构的颠覆和体系能力的重构。

当下,互联网在实现生产力极大解放的同时,也极大的缩短了公众对于企业和产品的认知路径,无论是品牌传播还是数字营销,抑或是用户生态,都极大地依赖于领导者的个人光环以及母品牌的赋能。讲好品牌故事,是需要坚持的“长期主义”方向,具体而言就是战略性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需要严格的划分也需要有效的结合,单纯的降维打击在今天这个普遍崇尚多元,年轻一代更加自信的时代,并不能轻易奏效。对于传统车企而言,从燃油车迈向新能源,如同机械时代迈向信息时代,这种转型,从本质上来讲,是将用户的信任以及对于品牌的认知实现成功迁移,对于江淮而言,就是迫切需要认真检视品牌资产。

从全球范围来看,江淮汽车很早就实现了从走出去到走上去的战略,在全球脸书的用户已经突破万,不仅深耕全球几十个至上半个国家市场,并且在许多具有代表性的国家市场成为当地中国品牌甚至所有品牌中的头部。

笔者认为,无论是全球化还是合作伙伴,品牌借势本质上只是一种营销策略,回归JAC便是品牌资产的传承,过去十年间,江淮汽车以开放造车的理念,率先积极拥抱变化,包括与大众、蔚来、华为等合作伙伴积极探索并开创了汽车行业新的合作模式,但是“打铁还需自身硬”,江汽控股董事长项兴初也表示在合作的同时,如何利用资源更好地赋能在江淮汽车的转型发展上是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品牌LOGO作为企业传递给社会最浓缩、最关键的一个符号,更要在品牌内涵上下功夫,尤其特别是需要在技术、产品与用户的互动,形成更强的用户黏性,实现用户心智占位,需要强化某种特质,这让我想到了上世纪50年代,美国广告大师罗塞?瑞夫斯所创立的USP理论,对于这个(UniqueSellingProposition),江淮汽车所选择的是智能。

重整品牌架构,在笔者看来,犹如人生归零再出发,是打造百年品牌的必经过程,在这个国运与汽车行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相互交织与重叠的时代,心态归零是为了更好的进步和更大的成功。对于江淮乘用车而言就是以全新的“JAC”形象,秉承“以智能领导智能”的品牌价值观,持续强化智能网联技术创新,整合全球造车资源,汇聚全球优势技术,重新定义智能化汽车。

这也就回到了“以智能领导智能”的发布会主题上来了,新能源汽车是智能化的最佳载体。随着华为与江淮正式签署协议,合肥工厂正在加快建设,近日又爆出,江淮携手华为,将进军80万以上纯电豪华市场的消息。

在智能化方面多层的布局,在开放合作的同时,最终实现自我积累与蜕变,可见江淮此番换标再出发的确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从长计议的一盘大棋,为此,项兴初特别强调江淮汽车的智能化,是要做到:消费者可感、可知、可用、可想,而背后的逻辑则是——用户价值。

俗话说“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如江汽集团股份公司副总经理张鹏所言,“一个优秀的品牌、一个好的品牌,一定要有好的产品做支撑”。而就在当日,江汽集团新能源乘用车品牌——江淮钇为以及全球第二代纯电平台——DI平台同步发布,并宣布了5年内发布4款新车的计划。

虽然“钇”字有些生僻,但是从字面意义上来看,却饱含深意,作为一种稀土元素,金属钇在工业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常被用来制特种玻璃、雷达、激光器、合金等,这也暴露了江淮汽车争取在智能化领域力争上游,大有可为的野心和目标。

官方称以重新定义纯电A级车的产品实力,赋予了平台首款车型——钇为3更多值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huaia.com/jhsd/125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