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最后一个月已开启,汽车市场也迎来春节前的旺季,然而主流汽车股在第一周的整体表现,并不乐观。
要点提示:
乘用车板块股价平均下跌2.52%,市值缩水亿元;经销商集团板块股价平均下跌1.21%,市值缩水74亿元;新能源与零部件板块股价平均增长0.43%,市值增加亿元;商用车板块股价平均下跌0.46%,市值缩水51亿元。12月第一周,汽车K线统计在册的56家汽车业上市公司(62支个股),一周市值缩水亿元,股价平均下跌0.83%;与前一周总市值蒸发亿元、股价平均微增0.7%相比,整体表现走弱。
其中,股价实现增长的股票仅有23支,而股价出现下滑的股票则达到38支,正通汽车仍然处于停牌状态。
大盘方面,上证指数和深证成指分别上涨1.06%和2.45%,恒生指数下跌0.22%。
在上周涨跌榜中,亚星客车凭借16.05%涨幅位列总榜单首位,而恩捷股份、江淮汽车和永达汽车则分别以9.42%、8.11%和7.57%涨幅居其后,总榜单前四聚齐各版块之首。
同时,长城汽车H股、广汽集团H股和精锻科技则以超8%跌幅垫底。
以下,汽车K线将56家汽车业上市公司分为四大板块,逐一进行分析。
主要汽车上市公司(乘用车)板块
12月第一周,14家乘用车上市公司(17支个股)股价平均下跌2.52%,在四大板块中跌幅最大;市值合计缩水亿元。
该板块仅有5支股票飘红,其余12支股票股价全部出现下滑。其中江淮汽车以8.11%涨幅领涨,ST海马与北汽蓝谷以6.6%、6%涨幅位列其后;长安汽车和小康股份涨幅超过3%。
上周,江淮汽车表现抢眼,主要得益于12月3日封涨停板。截至4日收盘,该股报10.53元/股,市值增至.37亿元。
如今的江淮汽车,已与大众汽车紧密捆绑。12月2日收盘后,江淮汽车发布公告称,大众中国投资对江汽控股的增资,以及大众中国投资、江淮汽车对江淮大众的增资事项已完成工商登记变更,其中,江淮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更名为“大众汽车(安徽)有限公司”。
至此,大众汽车增持合资公司股比尘埃落定,并成为继宝马后,第二家在中外合资公司中取得绝对控制权的外资车企。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合资公司易名,江淮汽车却失去“名分”。
大众汽车对合资公司的“控制欲”如此强烈,间接和直接持股比例已超75%,该汽车集团通过合资公司实现其新能源战略的“野心”可见一斑。按照大众汽车的规划,承诺授予合资公司4-5个纯电动品牌产品,目标是在年生产20万-25万辆,在年生产35万-40万辆,预计总收入将分别达到亿元和亿元。
未来,大众汽车(安徽)或许能比上汽大众和一汽-大众,得到大众汽车集团更多资源倾斜。然而换个角度想,江淮汽车又将从中得到什么?纳入思皓品牌,江淮乘用车“大众化”显然已是大势所趋。
上周,排在该板块涨幅第二位的是ST海马,截至4日收盘,该股报3.07元/股,市值为50.49亿元。12月1日-3日,该股连续3个交易日收盘价涨幅偏离值累计超过12%。
12月3日,海马公布销量数据显示,其11月销售汽车辆,同比增长9.09%;1-11月累计销售汽车辆,同比下滑48.44%,销量规模难掩边缘化处境。
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