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非遗马派皮影第三代传人马飞

马派皮影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民国初期,由皖北老艺术家马信昌开创,并在家族中继承发展,相传至今,已有一百一十多年的历史,曾经名扬江淮两岸。创始人马信昌年出生,15岁投师学艺,18岁登台演出,20岁唱响华北平原,在当地可以说是一枝独秀。马厚义、马厚礼、马厚智是第二代传人。

年抗战时期,三兄弟组织团队赴山东演出,期间遭到日本人的胁迫,三人逃至肥东肥西,继续表演,深受当地百姓的欢迎和关照,由此唱响了黄淮两岸。年,马厚礼参加了为解放军进行的义务演出,受到好评。

马飞,艺名叁源,是马派皮影第三代传人,年十月出生,安徽宿州人。马飞11岁跟爷爷登台演出,在二伯父马厚义,父亲马厚礼,四伯父马厚智等人的艺术熏陶下,他继承了马派皮影的传统技艺,至今保持着古香古色、原汁原味的皮影艺术。马飞在保留马派皮影原始精髓的基础上,进行完善创新,借鉴了多种艺术元素和其他地方皮影的特点,精细化了皮影制作工序,不拘泥于原始皮影样式,研究新的雕刻和上色等技艺。

经过发展的马派皮影外观大气,坚实灵活,具有拙朴之美。在皮影的操作上,马派皮影继承了精湛的挑功,可以双手同时操作真假美猴王两个角色,做出连续空翻等动作,能表演男女两种唱腔,为适应地方口味,还尝试采用其他剧种演绎唱词。

马派皮影制作分八道工序,选片、制皮、画稿、雕镂、熨平、打磨、着色、上油。从选皮到皮影完成需要十天。仅从雕刻来说,肘,透,镂、瘦是关键,线条的走向、粗细以及留白的多少都有讲究。一个构造复杂的人物甚至要刻三四千刀。制作出来的影人色彩大胆鲜亮,质感厚硬平整,富有光泽。皮影人物角色分为生旦净丑,服饰道具以传统元素为主,装饰图案吸收了皖北民间风格,表演起来栩栩如生。

马派皮影表演形式为男女挑竿合作武戏是马派皮影表演的精华,功夫精到的皮影表演者可以同时操纵十来个影人,表演翻滚、弹跳、打斗等,纷而不乱,引人入胜。马派皮影保留了原生态的唱腔,采用皖北方言和远古民调,声调激越豪放,彰显皖北粗犷有力的地域特色。伴奏仅仅依靠打击乐,奏出规律而富于变化的节拍,快慢、强弱、疏密变化,配合不同人物的动作、姿态和特写。每唱至紧张时便用力击打锣鼓,以强化皮影动作的效果,烘托场面气氛。马派皮影的唱词有幽雅兼备的特点,既有幽默平实的对话,又包含优美声长的谝趣。运用了夸张讽刺等修饰手段,生动而富有感染力。表演的内容主要取材于明代万历年间四大神魔小说和民间故事。传统剧目有六大游记,在愉悦观众的同时,有教化向善的积极意义。马派皮影的主要演出包括:舞台表演、静态展示、走进校园、走进社区的各类丰富的活动。

皮影艺术是中华先民以光和影为变现手段的一大创造,其历史可谓源远流长,人物脸谱和服饰造型,或纯朴粗狂、或细腻浪漫、或夸张幽默,“影人”在艺人的操纵下,靠灯光透射映到白色布幕上,随着乐器伴奏合唱腔配合,便成为“一口叙还千古事,双手对舞百万兵”的艺术形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huaia.com/jhqc/119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