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子/文图片来自网络
(公司)认同并接受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的处罚结果,并承认在车辆尾气排放控制方面存在瑕疵,公司也存在监管不严的问题。
历时两个月的喧嚣,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淮汽车”,.SH)牵涉的“排放造假案”最终被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判定以载货汽车车载诊断系统(简称OBD系统)涉嫌“以次充好”而落槌。
7月6日晚间,江淮汽车发布了一份关于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公告,公告中表示,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近日收到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出具的《行政处罚决定书》,罚款共计1.7亿元,并责令停产整治。这将相应的减少年度归属母公司所有者净利润,对公司年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对于排放超过限值和车辆控制污染装置弄虚作假、以次充好的处罚,国内已有先例,但此前的金额多是千万级别,这一数字或许创下了国内汽车排放造假处罚的最高记录。此前有报道质疑江淮在“排放门”事件中使用了潍柴的发动机,潍柴是否要对此承担一部分责任。然而正式调查结果中却没有提到潍柴,对此江淮汽车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道哥说车》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认同并接受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的处罚结果,并承认在车辆尾气排放控制方面存在瑕疵,公司也存在监管不严的问题。“公司采取了一些工作,确保(今年年底前)所有的车辆都恢复对环保的要求。”
江淮被罚1.7亿元
年4月9日,北京市环境局对江淮汽车生产销售的江淮牌HFCXXYP71K1C2V车型进行了新车环保一致性抽检。当时北京环境局认为,江淮汽车的行为涉嫌对污染控制装置以次充好,冒充排放检验合格产品出厂销售。随后,在今年3月25日,北京环境局向江淮汽车告知了其违法事实、处罚依据和拟作出的处罚决定,并表示江淮汽车要求听证的权利。
今年5月16日,江淮汽车发布公告称,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召开的听证会如期举行,公司对此高度重视,联合相关发动机厂商认真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在听证会上,针对公司不存在对污染控制装置以次充好,冒充排放检验合格产品出厂销售的行为和动机,不符合相应的行政处罚条件,作了详细的听证陈述和申辩。江淮汽车称,最终处理意见尚需等待北京市生态环境局的通知。
7月5日的公告中称,北京环境局经检验后,认定公司有3辆新车检测结果中的车载诊断系统(简称OBD系统)功能性检测不符合标准要求,不应作为排放检验合格产品出厂销售,将不符合标准的车辆当成排放检验合格车辆销售的客观事实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第一百零九条第二款规定的“以次充好”的行为。
至于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开具这张超过1.7亿的罚单的原因,公告中解释,北京环境局依据有关法律规定,责令江淮汽车针对污染控制装置以次充好,冒充排放检验合格产品出厂销售的违法行为停产整治,没收违法所得.54元,并处货值金额(货值金额.00元)二倍罚款元,共计.54元。
江淮汽车在公告中称,本次抽查的车辆为京五排放标准(第1阶段)的载货汽车产品,只在北京销售,该款产品共计台,随着年9月1日北京实施京五排放标准(第2阶段),该款产品已经停产,因此不会影响公司正常的生产经营。但江淮汽车表示,本次罚没款将计入年公司损益。
携手排难,还是好的合作伙伴?
近日,蔚来因“电池风波”而启动了相关的召回行动,并发表了相关声明,在外界看来颇有不想承担全部责任而想要将供应商宁德时代牵扯进来。而在多年之前,江淮也曾因排放造假而处于舆论的风波之中,那时江淮汽车对外界的解释是经销商的个人行为。但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此次被判定为排放造假,江淮看似真的要自认倒霉,而不愿把部分责任推给它的供应商了。
据此前《经济观察报》报道,采访江淮汽车内部一名高管称“这两次(此前年的商用车排放造假,多家车企被点名)其实都是一个供应商出了问题。”据其表示,在这两次排放造假事件中,江淮所涉及的车型(发动机)恰好都是潍柴所配套的,非江淮自己生产。从纯技术的角度而言,发动机要占80%甚至90%以上的排放影响,而在江淮在听证会上也带上了发动机厂商一块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对此《道哥说车》也采访了江淮汽车的相关负责人,据其表示现在这个问题还太敏感,“现在我们不去谈以后的事情。”上述人士表示,公司在确实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技术也存在一些瑕疵,(公司)不会回避这个问题,对此保持包容的态度。江淮汽车也做对相关问题做出了一些措施,尽量平息问题产品对环保造成的影响。据介绍,江淮汽车现正致力于国六排放产品的开发,并制定了更严格、更严密的排放管控措施,确保所生产的产品达到相应排放法规的要求。
多家知名车企此前均陷入“排放造假”
排放造假,这是一个因大众“排放门”而从年开始被全球汽车行业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