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牛车网]
工信部部长肖亚庆近日指出,当前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太大,处于小而散的状况,因此,“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做大做强,进一步提高产业集中度”。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8月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9万辆和32.1万辆,继续刷新记录,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提升至17.8%,新能源乘用车的渗透率接近20%。1-8月,新能源汽车的累计产销分别为.3万辆和.9万辆,同比均增长1.9倍,前8个月的渗透率接近11%。
新能源汽车作为当前的淘金热土,对新玩家的吸引力有增无减:企查查数据显示,年-年,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新注册量分别是4.7万家、4.7万家、7.9万家;注销吊销量分别是0.5万家、1.2万家、1.2万家。
截止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总产能达到万辆,但市场销量仅为.7万辆,产能严重过剩。
赛迪智库撰文指出,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加剧,“不仅会带来资金、土地和人才等资源要素的闲置与浪费,甚至还可能带来价格方面的恶行竞争,不利于新能源汽车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谁重组,谁兼并?
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接受牛车网采访时指出,汽车产业的兼并重组事实上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当前新能源汽车在宏观层次上,企业数量太多、集中度不够、规模也不够,很难产生规模效应。
主要新势力(蔚来、理想、小鹏、合众、威马、零跑、特斯拉)的市场集中度小幅微增,同比上涨2%,但是从绝对比例来看,7家主要新势力前8个月的占比仅为2.9%。
从前8个月的新能源车企市场表现来看,仅比亚迪、上汽通用五菱和特斯拉达到20万量级,上汽乘用车暂未步入10万俱乐部。
市场集中度方面,今年1-8月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排名前十企业合计销量占比为72.63%。
不过,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主要新能源汽车企业的产能过剩与否并不能一概而论。
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此前接受采访时透露,蔚来汽车当前月产能可达一万辆,但实际上辆的产能都存在压力。依据此前蔚来江淮工厂的规划,在一个轮班制下的总年产能将达到15万辆;到年初,两个轮班制下的年产能有可能翻一番达到30万辆。
与蔚来汽车的情况类似,广汽埃安同样面临产能不足的问题。广汽埃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勇此前对牛车网表示,每天20小时生产不休息,月产能达到1.2万辆左右,而实际上一期工厂的计划产能为10万辆。不过,广汽埃安的二期工厂建设已经开启,预计明年3月可实现产量的翻番。
因此,狂热背后的产能扩张依旧是未来一段时间内的主旋律。
小鹏汽车肇庆工厂二期扩建项目已启动,预计年上半年内,设计产能超过20万辆;广州工厂预计年建成投产,计划产能10万;
理想汽车常州工厂年扩建完工,届时产能可增加至20万辆;北京工厂年量产纯电车型,计划年产能25万;
零跑汽车启动合肥第二工厂建设,年产将金华第一工厂25万的规划年产能;
哪吒汽车宜春工厂预计年底竣工,预计年产能为15万辆;南宁工厂规划年产能为10万辆,预计12月底前实现项目竣工验收……
过剩与扩张的悖论并存: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产能过剩情况已然到了需要严阵以待的地步;另一方面,新势力有关土地、工厂的军备竞赛仍在继续。
对此,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目前新能源乘用车行业还处于快速做大的过程,且属于各大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