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立潮头看江淮丨六安智力扶贫,撑起老区蓝

让大别山老区人民脱贫致富,一直是老区人民的追求与梦想。改革开放以来,老区人民在脱贫的道路上奋斗追求,取得了一个个非凡成就。智力扶贫为老区脱贫奔小康打下坚实基础,如同一根主线贯穿着老区的昨天、今天与明天。“希望工程”、“大别山道路”、新型农民职业培训,40年来的岁月风雨,教育与科技为老区人民脱贫致富撑起了一片蓝天。

“希望工程”,为孩子们撑起蓝天

在金寨县希望小学里,孩子们快乐地成长。(资料图片)记者程兆摄

年,“希望工程”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诞生在大别山腹地南溪镇。28年间,希望工程改变了大别山老区无数孩子们的命运。仅金寨县就通过各种途径筹措资金余万元,援建希望学校所,累计救助各类贫困学生10万余人。随着希望工程的实施,山区的辍学率逐渐降到了10%,90年代末入学率就几乎达到了%。

职业培训,农民们学会点金术

在霍山县但家庙镇油茶基地,农技专家为当地农民培训油茶树幼苗整形修剪技术。(资料图片)通讯员张金柱摄

霍山县职业技能培训中心是霍山职业学校的一部分,这所在大山深处的职业学校年建校,已经走过了29年的风风雨雨。早在年,学校就被评为全国第一批重点中等职业学校。从年至今,霍山县职业学校已经围绕扶贫培训、致富带头人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方面深入该县43个重点贫困村,举办了个主题各异的培训班,培训了人。

校县合作,科技助力产业旺

上世纪80年代,安徽农业大学在大别山区开设大专班,为地方产业发展培养了早期技术人才,被人们称为“大别山道路”。30多年过去了,随着改革开放社会经济的发展,曾经的“大别山道路”越走越宽,高校和科研机构在田间地头越沉越深。学校的科研力量成为了基层的科技特派员,在地方农业产业发展中起的作用愈发凸显。

一系列扶贫政策的落地,让越来越多贫困人口摆脱困境。老区人民尝到了智力扶贫的甜头,小康之路就在前头。

当前,六安市已排好时间表,年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出列,年实现贫困县区全部“摘帽”,年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基本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

脱贫攻坚是全面小康社会的必经之路,事关国家大计,是民心工程,是民之所望、心之所向。

六安将举全市之力,全力抓好各项政策举措落实落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合格的答卷。

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anghuaia.com/jhjc/1054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