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游江淮
瞧,图片中的这位憨态可鞠的大哥正一边熟练地摇着他的水车,一边笑嘻嘻的跟前来探访者介绍他的“宝贝”。 这位推水车的大哥就是肥西县高店乡新河村的普通农民王世准,走进他的庭院,屋里摆放的都是琳琅满目的老物件。这些在别人眼中可能只是“废品”,但在王大哥的心中,这都是儿时的记忆,代表着那个年代的农耕文化。 早在年肥西县实行整村推进大建设时,王大哥看到家家户户被拆迁,老百姓几辈人生活所用的生产工具都被丢弃,觉得非常可惜,于是便萌生想法,要把老物件收集起来,给老一辈人回忆以往的生活,也能给小一辈人看一看老一辈人是怎么生活的。为了留存这些“记忆”,王大哥想到就做到了,从那时起,他便开着自家的三轮车跑遍了肥西县各个乡镇,淘来数千件农家用品。有些物件是他几次三番到农户家中探访、劝说,再出适当的价格购入的;有的物件破旧笨重,他还要雇用师傅帮忙搬运、修复;淘回来的物件多了没地方放,他就把一家人唯一生计来源的养殖大棚改造成收藏室。几年来,王大哥一发不可收,花去了家里所有的积蓄。起早贪黑,节衣缩食,积劳成疾,年王大哥得了一场大病,好在治疗及时,现在身体基本恢复。面对经济和身体的压力,他依然不忘初心,一直在做追梦人。 直到今天,王大哥的庭院收藏了多件“宝贝”,有水车、木屐、纺棉车,梳妆台、马油灯,粮票,一分钱纸币——等应有尽有。这些老物件,对于很多80、90后年轻人来说,可能根本不了解这些物品的名字和用途。然而老一辈人很熟悉,他们在这里找到了那个年代嫁女儿的陪嫁物品,回忆着那些物件当时一般人家都没有,只有经济相对很好的家庭才有。 “老物件”是记忆,更是文化。这些农民祖祖辈辈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每一件都留存了农村、农民生活的痕迹,也寄托了几代人的感情,见证着文明的进程,是勤劳的象征。留住它们,体现了对传统的继承、发扬,也是对农耕文化的记录。这些充满地气的老物件,让来此观赏的乡亲们感受时代变迁的点点滴滴。 近年来,很多的专家呼吁: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对于维护乡村景观,保护生态多样性,传承传统农业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王大哥的举动受到了县、乡各级领导的重视,多次来探访调研,并给予表扬和鼓励!也吸引了多家媒体对此进行宣传报道。王大哥也因此成了高店乡家喻户晓的农民“收藏家”,他的庭院变成了“民俗博物馆”。每逢节假日,四面八方的人带着孩子过来观赏,他都免费给他们说说过去的生活:当时很贫穷,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希望年轻人倍加珍惜! 如今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原来好多老物件在逐渐消失,但这些对于从贫穷落后到繁荣富强的历程来说,是一种记忆,更是一种文化。王大哥说:他想继续收藏,办一家“民俗博物馆”,激励后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文\图:王珍
编辑:何小龙 刘 鹤
投稿邮箱:jhsbsina.